俄罗斯副总理马拉特·胡斯努林近日表示,为解决克里米亚用水问题,海水淡化是最后的办法。此前,克里米亚85%的淡水都通过与第聂伯河相通的北克里米亚运河供给。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供水被乌克兰单方面切断。乌克兰外交部表示,已得知克里米亚的海水淡化计划,将阻止该项目的落实。
用水危机再引关注
据俄媒报道,在俄罗斯近日举行的年度记者招待会上,俄总统普京承诺,将不惜成本全力解决克里米亚半岛的淡水供应问题。2014年乌克兰切断第聂伯河对克里米亚的供水后,半岛遭遇严重用水荒。此后,俄开始着手解决岛上淡水供应问题。2018年刻赤海峡跨海大桥通车后,俄持续为克里米亚输水,岛上供水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另外,俄试图使用天然蓄水的水库解决供水问题,但由于当地降水减少和地下水过度开采,过去一年天然水库水位下降。当前,克里米亚许多地区缺水,已实施居民区分时段供水。
克里米亚领导人谢尔盖·阿克肖诺夫日前表示,尽管成本高昂,但海水淡化是摆脱半岛水危机的唯一途径。据他介绍,海水淡化厂将从2021年1月开始建设,工期约为14至15个月。
乌克兰外交部负责人德米特里·库莱巴称,乌方了解半岛上将实施的海水淡化项目,并将对此进行干预。他指出,克里米亚“将使俄罗斯付出更多代价”。
历史纠葛仍在持续
用水危机再次暴露俄乌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宿怨。综合俄媒此前报道,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克里米亚于同年3月举行全民公投,超九成投票者支持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同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领导人签署条约,两地并入俄罗斯联邦。但是乌克兰坚称,克里米亚为乌克兰领土,被俄罗斯临时占领。俄领导人反复强调,克里米亚所属国问题已经以民主方式确定,并且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
近年来,乌克兰当局推行各种针对克里米亚的封锁措施,停止与其空中、铁路、公交和货运联系,包括停止供水及供应粮食。俄长期以来谴责乌的封锁行为,称其严重违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相关决议。对此,乌总统常驻克里米亚代表回应,这一立场是“正确的”,且近期不会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许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克里米亚用水问题是俄乌关系大背景下的一个纠葛。从历史上看,苏联解体后,当15个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体,对边境、领土等资源进行划分时,产生了很多问题。各国独立之后的民族主义情绪、自身发展方向和意识形态的确立等,都加剧了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俄乌矛盾便是苏联解体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